中国跨境电商持续释放外贸新动能 海关总署详解上半年发展态势
文章来源:四方网络 作者:4PNT 发布时间:2025-07-15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,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、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通报202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数据,并就行业趋势、国际挑战及政策方向作出解读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5.7%,其中出口1.03万亿元(增长4.7%),进口2911亿元(增长9.3%),呈现"出口稳中提质、进口需求旺盛"的双轮驱动特征。
数据亮点:进口增速显著,消费升级趋势明显
值得注意的是,跨境电商进口额同比增长9.3%,增速较出口高出4.6个百分点。吕大良分析称,这一现象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持续释放,尤其是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的生鲜食品、保健品、美妆个护等品类增长强劲。例如,澳大利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、日本的家用医疗器械、欧洲的有机食品等通过保税进口模式快速触达消费者,部分商品从海外仓发货到签收时间已缩短至48小时。
出口方面,民营中小企业继续发挥主力作用。据统计,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中,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达78%,其出口商品结构正从传统服饰、家居用品向智能硬件、新能源产品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。深圳一家主营便携式储能设备的企业负责人表示:"通过跨境电商平台,我们的产品已进入欧美20多个国家,今年海外订单同比增长60%。"
行业趋势:数字桥梁效应深化,RCEP红利持续释放
吕大良强调,跨境电商已从贸易方式升级为"数字桥梁",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。上半年,我国对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2.3%,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增长9.8%,显示出区域贸易协定对数字化贸易的促进作用。以东南亚市场为例,Shopee、Lazada等平台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激增45%,本地化仓储和直播电商模式成为新增长点。
技术赋能方面,区块链溯源、智能物流等创新应用加速落地。海关数据显示,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条码申报率达92%,较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,通关效率提高30%以上。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"跨境区块链电子仓单"模式,实现货物从海外仓到国内保税仓的全流程可追溯,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约25%。
应对挑战:反对人为设限,呼吁国际合作
针对部分国家对跨境电商征收数字税、提高合规门槛等措施,吕大良回应称:"人为设限无法逆转数字化潮流,反而会损害消费者福利和企业创新动力。"他透露,海关总署正会同相关部门完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,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贸易数据标准,目前已与欧盟、东盟等15个经济体建立数据互认机制。
行业专家指出,部分国家的限制措施客观上加速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。例如,SHEIN、Temu等平台通过在海外建设独立站和本地仓,已将供应链本地化率提升至60%,有效规避政策风险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:"中国跨境电商正从'规模扩张'转向'质量跃升'阶段,未来将在标准制定、绿色物流等领域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。"
政策展望:优化监管服务,培育新业态
为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,海关总署将推出三项重点举措:一是扩大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,简化中小微企业出口流程;二是推广"跨境电商+中欧班列"模式,打通"丝路电商"物流新通道;三是联合税务、外汇部门完善"无票免税"政策,解决企业海外经营合规难题。
吕大良表示:"中国将持续扩大开放,与各国共享数字贸易红利。预计到2025年末,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外贸比重将突破8%,成为稳外贸的重要支柱。"随着《"十四五"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的深入实施,跨境电商有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关键的"连接器"作用。(内容整理自网络)